明朝洪武年间的南北榜案为什么永远值得人深思?它是社会性的问题
kyky开元官网 首页 kyky开元官网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 首页
  • kyky开元官网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明朝洪武年间的南北榜案为什么永远值得人深思?它是社会性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5-10-12 09:39    点击次数:139

    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其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在主考官的选择上,朱元璋经反复斟酌,终圈定了85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刘三吾在当时是资深学术大咖,专业方面的成绩斐然,放在今天,就是所谓的学界领袖。关键是,刘三吾这个人“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自号坦坦翁”,是个公认的坦荡君子。

    才能过硬、品行在线,还是一个85岁的坦荡老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朱元璋选他作为主考官都是无可非议的吧。因为像刘三吾这种行将就木的学术老头,一般相对会考虑身后名多一点,这一生都快退休了,立马就要成功上岸了,还去胡搞瞎搞个啥呢?

    但不好意思,这一届各方面看起来都挺美的科举,恰恰是历史上最为轰动的一次科举爆炸事故。因为最终的考试结果录取了宋琮等五十一名,后经三月廷试,以陈䢿为第一名﹑尹昌隆为第二名,刘仕谔为第三名,是为春榜。因所录五十一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这种极端的结果让人无法接受和相信它的公平公正性呀!

    展开剩余88%

    怎么可能呢?所有中榜者都是南方人,就算陈建斌饰演的曹操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大喊“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不管真相如何,但咱们必须要接受一个现实,大多数的人都是接受不了自己认知以外的事情的,同时也是不愿意接受对自身不利的事情,合理不合理,必须要往后面放!

    于是,仅仅张榜6天之后,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便联名上疏并跑到明朝礼部鸣冤告状,告考官刘三吾等偏袒南方人。而在南京街头上,更有数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拦住官员轿子上访告状。

    大家想一想,民间舆论的第一驱动力是什么?会是真理、真相、是非、对错这些东西吗?不太可能!倒不是说老百姓都喜欢恶意散播谣言,而是他们的认知和觉悟有限,对那些过于复杂的东西没有兴趣。所以,民间舆论往往是以“情绪喜好”为导向的,不加辨别的好打抱不平是平头百姓的通病。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英雄坟前无人问、戏子身后千人捧”、“张家长、李家短”这些东西才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才是大众传播的流量介质。

    果不其然,南京城的街头巷尾立马谣言起飞,有说主考收了钱的,有说主考搞“地域歧视”的,种种说法皆是有鼻子有眼,直让主考们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

    有过传媒经验和知识的朋友都知道,在舆论漩涡之中,谁被先逼入“自证陷阱”,谁就一定会先被淹没。比如这件事,你们这些考官怎么解释?一届科举考中的全是南方人,北方人没一个中用的,历史上有这样的先例吗?你根本就解释不清楚嘛!

    比如现在的一些段子,你爹已经过世了,然后你要取出你爹在银行的存款,银行要求你证明你爹是你爹,你怎么证明?不管你怎么证明都是没用的,银行只相信生物学证明,你有吗?

    这事闹大了之后,朝野震荡。先后有10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朱元璋彻查。朱元璋的侍读张信等人,也怀疑此次科举考试有鬼。朱元璋本人自然恼怒,三月初十,朱元璋正式下诏,成立了12人的“调查小组”,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以及已经廷试取录的陈䢿﹑尹昌隆﹑刘仕谔等,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其实这事咱们要明白,就是一次标准的危机公关、事故应急处理。按道理,只要处理得当,这次风波就慢慢平息了。

    但是朱元璋还是把这件事情想简单了,或者是把人性想得简单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任何一个案件的复审,不管是不是冤假错案,就一定会有人希望翻案、有人不希望翻案的。你朱元璋既然希望增录北方人入仕,那就应该安排能够坚决贯彻你意志的合适人员去处理这事,而不能采用这种貌似公平实则和稀泥的方式。

    比如,若这12人调查小组都是刘三吾的门生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要维持原来的结果呢?又比如,他们不愿意得罪人,害怕承担任何结果,把皮球又踢给朝廷呢?还比如,这件事真就被上升到地域党争了呢?

    总之,最后的复查结果不出意料地显示,之前的录取结果没有任何问题,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而所录取51人的考卷皆是佳作。

    复录结果一公布,各界哗然。落榜的北方学子们无法接受调查结果,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们更纷纷抨击,要求再次选派得力官员,对考卷进行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

    看到没有?矛盾剧烈升级了!北方籍官员们纷纷抨击,是不是意味着这事变成了地域政治党争了?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这是不是有恶意揣测甚至诬告的味道在里面了?

    大家一定要慢慢明白,重大利益面前,很多时候真相对于一些特定群体真的不重要。北方籍官员能接受他们的家乡学子一个都考不中进士的结果吗?他们不发声能行吗?那些北方士子能就此服气吗?之前那些煽动舆情的人害怕被追责又会如何做呢?真相、公平、公正,往往都是相对的,从来都不是绝对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古往今来,类似于这种闹事,实在太多了。比如黄巢起义,他是没有考中科举,所以才宣称唐朝腐败、黑暗,要造反的嘛。他要是考中了呢?要是顺利当官了呢?所以,现在很多人在那瞎扯淡,恨不得把黄巢说成是个救世英雄,他配吗?还有冉闵,很多人鼓吹他是民族英雄,我滴个神呀,后赵继续给他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他保证会一辈子给羯人当义子的,因为羯人想杀他,他才起兵的,因为起兵造反才要团结汉人的,他怎么就变成了民族英雄了呢?后面恢复专属胡人的管理机构大单于也是他呀,人家跟胡人兄弟感情好得很哈!

    这事继续舆论发酵之后,朱元璋也没有办法了,总不能刚刚建立大明就逼得北方人成为黄巢吧,吾爱真理吾更爱政治稳定和平衡。所以将涉事的主考官刘三吾以“蓝玉案”余党之名,并找出其早年为“胡惟庸案”辩解的证据,最终以“反叛”罪名将其Aa.x8p.iNFoHTTPS|Bz.X8P.iNFoHTTPS|Cx.x8p.iNFoHTTPS|Dy.X8P.iNFoHTTPS|Ew.x8p.iNFoHTTPS|Fv.X8P.iNFoHTTPS|Gu.x8p.iNFoHTTPS|Ht.X8P.iNFoHTTPS|Is.x8p.iNFoHTTPS|Jr.X8P.iNFoHTTPS发配西北(年老免死);参与复核考卷的侍读张信等人则被处以凌迟极刑;其他多名涉案官员亦被流放或严惩。原先录取的“南榜”状元陈安被处以车裂之刑,其余榜上的南方进士也全部被罢免。

    随后,朱元璋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六月亲自主持考试,重新选拔了61名士子,公布了完全由北方人组成的“夏榜”(亦称“北榜”)。

    上述便是洪武年间南北榜事件的大致经过,反正我是说不清什么是真正的真相,谁来告诉我什么是真相?但我知道那些被朱元璋处理的人大部分都是很冤的。

    比如刘三吾,老夫一辈子坐得稳行得正,临死了被你朱元璋拎出来当主考官,结果录取结果你又不认,复查结果也没问题,你还是不认,最后还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地给老夫定了个“反叛”之罪,老夫找谁惹谁了?

    比如侍读张信等人,张信等人可是也怀疑第一录取结果有猫腻的哦,人家没偏袒南方人,也没得罪北方人哈,结果就因为我们复查的试卷确实质量不行,就把我们凌迟处死了。早知道如此,我们是不是应该睁眼说瞎话呢?是不是找也要找几份过得去的试卷交差了呢?甚至实在找不出像样的考卷,找人重新写几份塞进去?

    比如“南榜”状元陈安,人家寒窗苦读多年,凭实力考中进士,“状元”也是你朱元璋钦点的,人家做错了什么,就因为北方人不满意,就活该被车裂?

    比如其他的南方进士,就因为一个不知道真假的舆论风暴,被集体否决了,一棍子打死,团灭了。他们之中没有受害者吗?

    这件事其实非常明显,就是朱元璋对北方官员、北方士子的一次政治妥协,也包含了打压朝廷内部比例极高南方官僚集团的目的。帝王之术,从来都是讲究平衡之术的,南北政治失衡了,没人闹事还好说,只要有人闹事了,我朱元璋那40米的大刀就只能砍向南方人……

    这件事的深远影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确立了明代科举考试中“南北分榜”制度,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分区域招生制度;另一个是加剧了大明朝愈演愈烈的党争,既然你们北方人愿赌不服输搞我们南方人,那我们南方人记下这笔账,同时想明白一个问题,我们不都是明朝人,而是分南北、分地域的。明朝末年的“齐党”、“楚党”、“浙党”相互攻击,不就是这么回事!

    说到这,当下的教育公平可能是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但还是比较客观公正地奉劝一下大家,要有“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精神,千万不能人云亦云地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地去挑起一些譬如地域性矛盾。

    其实社会和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没有绝对公平可言的,这话很刺耳,但真就这么回事。我们要追求的,是尽可能多的相对公平!

    最近,武汉大学图书馆性侵事件在网络上舆论发酵,掀起了一股舆论风暴,有人有点恨铁不成钢地指责那个受害的男生肖某某,你没那个意思,你为什么要道歉呢?不是你做的事情,你为什么要认呢?说这话的人自然是一片好心!但是大家想过没有,那个男生为什么不敢反抗?因为低估了人性的丑陋呗,他认为自己在图书馆给敏感部位搔痒确实不太雅观,既然被人发现并指出来了,礼貌性地道个歉也是应该的。再说这个事愈演愈烈之后,其实道不道歉也不取决于他了。

    请相信,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看到的东西一定是少数人希望我们看到的东西。比如我今天发布的一篇文章就被屏蔽掉了。请问,我觉得公平吗?我找谁说理去呢?

    什么才是人性之中永恒的?利益!难道明朝科举分为南北榜就公平了吗?只是利益分配相对均衡了一点而已罢了。

    有些事情不知道当讲不当讲,担心此文又被封禁了。

    现在一些网络平台筛选、扶持头部主播是不是跟明朝的科举考试是一个意思?它公平吗?有些人随便发一句早餐吃了什么都能有海量的流量,有些人把自己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认认真真地分享出去却不被推荐……难道在互联网平台眼里,就没有大明科举时的南方人和北方人之分吗?

    我们唯一应该庆幸的是,我们不会轻易地像刘三吾被发配边疆、不会轻易地像张信等人那样被凌迟处死、不会轻易地像“南榜”状元陈安被车裂……但像其他南方士子被取消功名、打入冷宫,那大抵是很难逃脱的……

    给粉丝们留个作业,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高考采用全国统一卷,会怎么样?

    发布于:湖南省

    上一篇:神秘夫妻突击入股世纪数码 部分主要客户存“注册资本低、员工人数少、成立时间短”疑点
    下一篇:没有了